The Weeknd 发布个人品牌 XO 2017 秋冬最后一波潮流单品
美食 2025-04-05 15:33:56 510 0
其中,澳洲政府所有的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注资了700万美元,其他参与的投资者包括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公司,Southern Cross Venture Partners和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博士。
而天合光能以及Tier2组件企业如东方日升、东方环晟(中环)等老产能包袱较小,选择与当前尺寸跨度较大的M12超大尺寸组件作为主推产品,希望在尺寸规格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公司共有硅片产能51GW,其中包括18GW的210硅片产能。
组件方面:天合光能作为全球组件龙头,公司2020年中报显示,在2020年底组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22GW左右,2021年底组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50GW左右,2021年组件出货量预计30-35GW,其中210尺寸产品出货约26GW。公司预计2020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23GW,硅片、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8GW。玻璃方面:目前210出货以500W/545W产品为主,这两款组件产品尺寸基本与182组件相差不大,受玻璃产能制约较小。(3)隆基股份:以硅片产能为主,2015年收购乐叶实现组件领域拓展。一体化龙头加快组件产能扩张,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国内一体化产能配套相对成熟的组件厂商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
根据对信义光能、福莱特、亚玛顿、南玻A等厂家扩产情况的统计,2020-2022年玻璃新投产能规模预计2.18万吨/天,其中截至2020年底/2021Q1/2021年底新增玻璃产能分别为4650吨/9000吨/17000吨/天,按3.2mm厚度,分别对应34GW/66GW/124.5GW的大尺寸组件需求(玻璃产能从投产到产出/满产/理想情况分别约历时1个月/2个月/4-6个月)。此外,晶澳科技8月SNEC展会上展示了基于210硅片的800W组件产品,传统组件龙头阿特斯也于2020年10月27日发布阿特斯7系列665W高功率组件,开始拥抱210尺寸产品。光储融合:突破弃光瓶颈除了波动性之外,高容配比之后,光伏电站发电量显著提高,弃光风险也随之加剧,尤其是在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直流耦合不仅可以平抑光伏电力的波动性,也可以有效的解决弃光问题。
近日,国家能源局批准实施了《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正式为容配比松绑。图4.阳光电源新推出的直流耦合方案2060年碳中和的大目标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承担起能源转型的大任,而上述提到的波动性与弃光等问题也是行业层面必须要面对的。图2:加利福尼亚高渗透比的新能源带来的鸭子曲线问题 图3: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据了解,目前美国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都是采用1.4及以上超配,大多采用直流耦合来解决弃光、鸭子曲线及电网波动性问题。据介绍,该项目获得FIT补贴的限定交流容量为49.5kW,直流侧安装350kW组件,超过7倍容配比设计。
但同时,在高容配比之下,全面平价后的光伏电站仍将面临众多挑战。美国加州是采用直流耦合方案解决新能源电力波动性问题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尽管不少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新能源加装储能,但是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各地的方案设计及实现方式参差不齐。直流耦合方案是指储能系统接入直流侧(如下图),在这个方案中光伏逆变器需要预留储能接口。此外,在光伏度电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下,配套储能已经初步具备可行性。为了提高售电收益,阳光电源为该电站配置1.1MWh储能系统,自动储存功率限制外的多余电量避免弃光,实现电站24小时持续售电,最大化提升项目经济收益。
从下图可以看出,加州地区的能源结构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下午三点钟开始,天然气电站需要在三个小时内爬升超10GW,峰值需求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时间不匹配,即鸭子曲线很严重。图1:直流侧耦合简单示意图据介绍,直流耦合方案在欧美、日本等高容配比和电力交易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拥有成熟的应用和经验。作为目前市场中主流的光储融合方案之一直流耦合方案既能解决新能源的消纳又可以有效的吸收弃光、平滑出力曲线。据介绍,阳光电源新推出的直流耦合方案,在电力电子端和控制算法做了创新,光伏逆变器可以做双向的充放电应用,同时阳光电源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双向充放光储方案的逆变器企业。
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储能系统已经是成为行业公认的解决新能源波动性以及弃光问题的方案固体粒子接收器最早在美国阿尔伯克基市的桑迪亚国家太阳热测试设施(NSTTF)进 行实验,接收塔高 61 米,接收器透孔高 6.3 米,宽 1.85 米,深 1.5 米。
毫无疑问,塔式光热发电优势很突出;1、依托高聚光比,接收器可获得近千度的高温;2、接收、传热和储热系统构造紧凑,热损失少,定日镜跟踪技术相对成熟;3、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设备提供高温媒介,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远景可期。因此, 给定日镜提出的要求就是反辐射强度越高越好,热吸收率越低越好,这就要求镜片溅射 的银层和铜层要有较高的热辐射率和较低的热吸收率,否则就要增加专门的热发 射涂层。
五、固体粒子接收器与镜场布局为最大限度吸收光热辐射,接收器可采用带固体粒子通道的陶瓷模块构筑接收器墙 体,墙体外表面涂敷耐高温和具有极低发射率的选择性热吸收涂层,可大大减少热辐射 损失,或陶瓷墙体模块包裹陶瓷管道,通过墙体自身具有的储热功能应对不稳定的光照 和焦斑跳变。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在我国备受推崇,从 2005 年南京江宁和 2006 年北京延庆大汉两 个实验项目算起,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示范项目就多达 8、9 个,是国际上应用该技 术最多的国家。采用创新型的流态化的耐火颗粒作为传储热介质,可 将系统工作温度提升到 600 至 1000℃,大幅提升光热发电效率。通过优化镜场布局,降低初始投资。一句话,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为年轻一代光热技术人员留出足够大的创 新空间。一、推广无缝隙定日镜,提高光热辐射率塔式光热发电面临同槽式热发电站一样的初始投资高的问题,如何降低初始投资, 关键是减少镜场投资规模。
粉煤灰原本就是燃煤电厂流化床或煤粉 锅炉的传热介质,工况温度在 800 至 1000 度,且粉煤灰球磨后就可以再利用,其粒度 可恢复与现有超临界燃煤发电一样;粉煤灰同样适宜作高温储热介质,而且粉煤灰系脱 硫产物,对环境友好,成本相比熔盐更低。但是与槽式热发电一样均暴露高 投资、高成本,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共同问题。
循环流化床在我国燃煤电站广泛使用,技 术成熟,经验丰富,稍加改造即可直接移植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如果结合粉煤灰固体粒 子接收器统一设计,投资成本会大幅降低。拿熔盐来说,因受限于化学性质,它的上限温度在 565℃左右, 而结晶点在 230℃,导致系统的热电转换效率受限,为防止熔盐凝固还要增加很多电伴 热设备,无端增大电站寄生损耗。
光热发电对光的要求与光伏发电截然不 同,根据光的频谱特性,可见光在光热发电中仅起指示作用,热含量很低,接收器欲获 得稳定的高温辐射热,只能依赖红外光谱,即波长在 750 纳米到 2300 纳米的不可见光 (图 1)。同时定日镜与接收器的距离和热效之间也要兼顾,依据接收器辐照强度与定日 镜距离之间的反比关系,镜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镜场设计尽可能规避无效投资。
上世纪 80 年代又在克里米亚建立 5 兆瓦实验装 置。由此可见,光热发电从定日镜到接收器,其热的传输模式包括热辐射和介质传 热。近年来,美国和欧盟都将光热发电技术的 创新放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看待,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资支持力度。欧盟 NEXT-CSP 计划专注于管内微粒技术的研发,并由法国承担欧盟CSP2的固 体粒子金属管道传热流体接收器研究,其方案采用的是 40 只 3 米长金属管组成的接收器, 其中金属管的外径为 50.8 mm,每根管之间的间距为 14.2 mm,涂敷 Pyromark 2500选 择性吸收涂料,管后设置耐火板,以反射通过管缝隙进入背面耐火板的光辐射,实验温 度在 800 至 900 度,满足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机组工况要求。
在提高定日镜光学效率的同时,适当布局塔式太阳能镜场,可以大幅提高太阳能通 量,保证固体粒子辐照温度达到近千度高温。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启动了这些工 作。
图2 自主设计塔式光热发电模块式陶瓷接收器四、固体粒子循环流化床换热在塔式光热发电装置中使用流态化颗粒作为传热介质,与传统的液体传热介质相比 有许多优点。接收塔可借鉴南非 Khi Solar One 50 兆瓦 DSG 塔式光热电站设计模式,固体 粒子接收器也采用三面体布置,定日镜镜场相应为东、西、北三个扇形镜场,分别对应 三个固体粒子接收墙体。
(见表 1)欧盟资助协议编号的 727762 项目,在《作为传热流体和储存材料的悬浮颗粒的评 估》报告中对不同的固体粒子性能做了分析,其分数排序为从 0(最差)到 5 或 10(最好)。但是,塔式光热发电还存在一些固有缺陷:1、点聚焦和长焦距决定红外热辐射强度较低,衰减度较大,不仅受制于定日镜与接 收器的距离,更受制于大气环境的变化,因此电站规模受限;2、定日镜稳定度决定聚光焦斑的稳定性和焦斑温度;3、接收器暴露在高空,热发射率和对流损失大,同时受风和环境温度制约;4、液体接收器采用组串式布置,需要均衡稳定的聚光焦斑支持,但日照强度随季节 性变动,以及现有的定日镜稳定技术难以保证;5、传热介质和储热介质尚在选择中,没有定论;6、站址选择不仅受 DNI 限制,更受限于地理维度、环境温度。
一般的理解是,热辐射在静态中通过被照射物体表面涂敷的高效选 择性吸收涂层以获得最大热吸收效果,让落砂在动态中直接吸收光辐射效果好吗? 2020 年 9 月美国能源部拨付桑迪亚 75 万美元,拟与德国 DLR 合作实验其设计的转笼式 接收器。借鉴桑迪亚塔式固体粒子技术,以及欧盟 NEXT-CSP 项目选择橄榄石即镁硅酸盐的 经验,建议我国选择便于流化的粉煤灰或水泥粉末做塔式传热和储热介质。就像 美国 NREL 在新近撰写的《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Best Practices Study》一文 指出的,目前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行的较少,特别是吉玛索和新月沙丘两个项 目先后出现一些问题,数据未公开,还有待进一步总结提高。现在的任务就是针对固有缺陷进行创新,扬长避短,发挥技术优势。
三、固体粒子接收器的选择固体粒子传热遵循热辐射基本理论,严格地讲,辐射换热与导热、对流换热不同, 无需冷热物体接触,热平衡的建立依赖物体间辐射热的发射和吸收。美国 NREL 和 Babcock & Wilcox 公司共同提出的可适应多种动力装置的塔式固体粒 子光热发电装置和流化床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如图 12 所示,带有一个结合流化床加热的 近黑体封闭粒子接收器、交换器和固体粒子热能储存装置。
如果采用固体粒子作为传热和储热介质,热传输过程基本遵循热辐射规律。因此,在现有镜片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用无缝隙方法组装单组定日镜,保证单位面积反射效率最大,同 时降低组装成本。
2、提高定日镜热发射率,减少热吸收率。总之,流态颗粒具有高温度、高热动力、低成本优 势。